2021年11月21日 星期日

110. 11.20 活動引導+路跑照片。

季優:今天下午選歌時,我很佩服柏瑜的控場能力,這次路跑活動中,辛苦他和佳旻了!其實我滿心疼他們兩個的,讀書時間就不是很夠了,還要挪時間處理路跑的是,而且他們看起來也滿累的……


佳叡:看到柏瑜下午自習課的報告內容,和我之前辦活動相比,真的不在同一個檔次。即使這樣,柏瑜仍謙虛地說他生疏了,很多沒注意到的地方。說真的,有機會的話,我有點想要再試一次當一個活動的負責人


慧懋:今天下午班上做了路跑音樂的投票…….我發現大家雖然興奮異常,但都盡力維持音量,當音量太大聲時,就會有同學出聲提醒,和前幾年有所不同。班上成長不少呢!


宇涵:下午大家一起選了週六路跑的音樂,在進行當都有意見不合時,相較於以往,大家不會在只以自己的角度去形成對立,也開始有討論的感覺了,能相互尊重彼此的想法。我們是一個,每個人都很有主見的班級。


珵叡:今天下午花了兩節課來選歌,大致進行地順利……不過可以感覺得出來,雖然最後結果並非每個人都滿意,但至少不會很強烈地表達出來……


陳哲:今天下午選歌,雖然我只參與了一半,但感受到和國中時的不同。一件事情的決定,若無法達成每個人心中的完美,有些人做事就會不太甘願,進而沒有效率。但是到了高中,有些人會變得比較沈穩,不會硬要說出(堅持)自己的想法…….班上37個人,人是互相的,多為別人著想,會使班級更團結!


柏瑜:今天下午的那兩節課,真的很感謝大家,謝謝大家的配合,我真的很感動!


    老師坐在後面,其實也是默默地在留意這兩節課的動向,所以英文雜誌看得很不專心!呵呵…..真的如同同學們的分享,我們班進步很多,令人欣慰!!帶高三智,很不容易、超辛苦,尤其是導師……(自己說!但是,這是真的。)看著部分同學從國一到現在,而有部分的同學是從高一,老師真心覺得,這些經驗是千金不換的。以前常常跟同學說,除了讀書,同學們還剩下什麼?以制度來說,我跟讀書等級差不多的同學比較,我還有什麼值得拿出來的個人特質?

    今天陸續有同學分享,他也想擔任活動負責人。老師覺得很棒,高三下,就是個非常好的機會!舉凡,畢業典禮、音樂會、謝師宴、畢業餐會、甚至是一些突如其來的活動……會蠟燭兩頭燒喔,會一邊要個人申請或是等待放榜,一邊要弄活動,考驗得就是那顆心!所以呀,高三上,要學測了,還要請高三辦路跑?老師覺得,倒不如給自己一個機會練習----在看似慌亂的過程中,井井有條地處理事情。反正老話一句,心存感恩,就有力量!


同學A:今天宣布了路跑的工作事項,我其實滿期待的,這算是讀書時的一種調適吧!最後一次參加路跑活動了,而我們班協助,看待事情又有另一種角度。其實我已經大致想好要做什麼工作了----陪跑,可以盡情地欣賞風景,也能為他們加油。辦完活動後,就真的得心無旁騖地繼續衝刺。


同學B:今天在說明協助路跑工作時,我想到上一次許菊芸學姊陪方俊悅同學跑步的景象,…….看起來,學弟也都滿開心的。

導師回饋:哇!陪跑,是個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陪跑鼓勵別人時,同時也是在和自己對話,對自己加油打氣。


同學C:今天林老師來跟我們說明路跑活動的事情,看到老師做的表格、文件……等,我才發現辦一個活動真的很不簡單,事前要做超多功課。今天在投影上看到老師在注意事項上寫道『這區有家犬會追人』……老師不只要安排好路線,還要考慮到有人怕狗,還專門請人去趕狗。

    首先,要謝謝大家護持學校!其實,這就是一種紓壓,一種能使『心理』和『身理』來紓解壓力。先說『身理』好了,就是起來動一動呀,不論是陪跑的運動,或是現場的計時、攝影、拍照、主持……都是暫離課業壓力的好方式,總比在教室言不及義、好行小慧來得好。我們班很有辦活動的能力,和參與活動的熱情,要將我們的能力運用在利益眾人的事情之上,這是參與活動的重要精神之一。然而,最重要的是『心理』層面。路跑活動,大家一定都會看到『相互扶持、合作』的畫面:大家一定都會看到『每個人在各自工作崗位努力』的畫面:大家一定都會看到『全校師生和樂融融』的畫面…..也許我們也身歷路跑活動之中,更能升起『對上以敬、對下以慈、 對人以和、對事以真』的心!

 路跑照片(宇宙完整版^^)



2021年11月12日 星期五

110.11.13 人文經典講座(楊執行長)

執行長舉了荊軻、項羽、劉邦……等人的例子,告訴我們常常用『形象(名字)』來辨認事務。但是,我們往往卻因此忽略了事物背後的『本質』!

執行長舉了Starbucks的例子。因為要吸引年輕人的市場,因此Starbucks在座位的安排和飲料的杯子,並未特別講究,因為年輕人不喜歡拘束,喜歡自由自在的氛圍。執行長說,能不偏不倚且仔細觀察一件事情,就是『中庸』。此外,何謂例行中庸之人:能行,則行:不能行,則不行----無處而不自得。『夫子,聖之時者也。』----君子在不同的場合,扮演出不同的樣貌。其實,不難理解。菩薩有慈眉善目之相,也有金剛怒目之行。一切皆隨順眾生根氣、習氣變化。據此,孔子也才會對顏回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智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之味也。』

智者過之:追求完美的人生,很辛苦。雖然我不完美,但我完整。何謂『完整』?有著關心你()的父

母、用心引導你()的師長、相互扶持的同學

賢者過之:有能力的人,要謹慎語言。少說,多看。行事謙虛、謹慎,勿強出頭

學習必須要廣泛,對照(contrast)其惡,也才有所向善的選擇。老師曾跟同學們分享過,每個人,都有向善、向上的本能。其間有同學向執行長發問,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執行長告訴我們:心安。這讓老師有想起一段孟子的話:「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說:「仁,就是人的本心;義,就是人的正路。捨了正路不走,失了本心而不知尋求,真是可悲啊!人有雞犬走失了,就知道去尋找;失去了自己的本心,反而不知道去尋找。研究學問的道理沒有別的,只要去尋求失去的本心就是了。」

良心的自覺是一切工夫的開端,必須在良心自覺這一基礎上,一切修養工夫才用得上,才能表顯其意義與價值。良心的自覺也不是寡頭的自覺,他本來就要在事上去表現,所以良心的自覺是無所不在的,他不止是一個開端,他根本就是工夫的全部;而其他一切工夫根本上就是良心自覺的表現。所以孟子才會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  隱惡揚善:學習必須要廣泛,有所對照,也才有所向善的選擇

    我們從小在學校,學到了不只是『善』,還了解什麼是『惡』。例如,我們看到了有同學作弊,但我們都知道作弊事件不妥當的事情。因此,我們就知道,面對考試要誠實以對

*  何謂『聰明』?

知道不該做什麼:知道該做什麼:知道能做什麼:知道不能做什麼  雪公太老師曾說:好人做壞事,也會變成好事:壞人雖做好事,因存心不正,也會把好事搞砸了。

*  得一善:得一惡

因為了解什麼是『惡』,因此會依照本性選擇『善』的那一面

*  中庸之難,難在何處?

『中庸』,就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恭敬、戒慎恐懼、虛心學習。執行長說,大學的教授,會喜歡、欣賞懂得在各方面學習的同學。

*  君子和而不流,中正而不倚。

君子能廣泛地和人交好,但不會同流合污。內心堅守自己的正道,而不受他人影響。但如何做到?

老師曾跟同學們分享過,『做自己』,同時也兼顧到別人的感受,能兼顧別人的感受,就是心中對他人有敬意。而『中』,是一種容、虛、高度。舉例:在遊戲當中,不會因為『勝驕』、『敗餒』而影響彼此情感,這就是一個人的高度,也就是『中』的道理

妙緰:一般而言,我們都會認為要接近『善』的事物,而遠離『惡』。今天上完人文經典課後,我發現老師說的中庸是,無論善與惡都要接近,這和平常大家想的不太一樣。對我而言,這算是很新穎的觀念,不過這離現實還有差距,要有一定水準的人才能實現,不然有可能在了解『惡』的時候,一不小心就偏差了。

兆頡:我認為單純的善,其實是一種無知及天真。只知善,而不知惡的人,往往都會過得不太好。因為太過天真,不知道要避開偏惡的人、事、物,或是不懂得融入其中,因此常常會成為被針對的對象,最後自己怎麼被人害都不知道。

柏瑜:今天楊執行長問問題時,我真的想不到!對不起。因為最近的問題,剛好都是老師今天講得問題,我一直在思考,為何道理都一樣,但每個講者在台上對觀眾,以及觀眾對講者的感覺卻不一樣,也可以說是渲染力不同,敬重度不同,這是我值得學習和思考的事情。

昱宸:以前聽過一個故事,有人用黑白棋子,來計算善念跟惡念,惡念以黑棋計,善念以白棋計。初時,黑白俱甚,後黑漸無,而白依舊。更復之,黑漸增,白漸減,然皆甚小於初。惡念減少,我可以理解,但為什麼最後,黑白都有,但都變得很少呢?原來中庸並不是沒有惡,只有善的概念呀。今天獲益良多,而且還解決了思考很久的問題!

荷悅:今天人文經典課中,老師有說到一個例子,有一位同學,一直為了要精益求精,導致讓自己一直重考,更荒廢了好多年。這讓我想起班導和我們曾經說過,要先求有,在求精。之前聽雖然有點懂,但卻有些模糊,但這次在聽一次,就更懂了。

巧宜:今天人文經典課時,老師說了『對照』的意涵。要先了解到善跟惡,才能夠隱惡揚善,而善惡的分別就在於自身的心(是否能更安定)。而作惡的人因為無知,所以才會選擇做壞事。因此我認為,人都是比較的動物,所以做任何事之時,都要先好學地了解後,才更能夠行中庸之道。(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偏)

存緯:今天人文經典課坐在第一排,就被老師點了兩次。坐在前面真的會有種被吸引的感覺,就是自己會認真起來,背靠著椅背的時候,自己就會想要認真。

紜晨:今天人文課時,老師有跟我們說到人需要靠『比較』來學習,不是和他人比誰比較厲害,而是學了善,也要學惡:學了好,也要知道壞。兩者都學後,才會真的知道『好』是真的好。我也對隱惡揚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越發覺得中庸之道的奧妙。

曜萱:聽完楊執行長蔣的中庸後,我真的覺得心有戚戚焉,也知道自己做人處事上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許多事情本來就都有兩面,遇到不好的人和事,先不要急著抱怨,警惕自己不要這樣,這才是中庸之道。上人文經典課時,總能發現自己的不足,知道要如何在生活上精進。

庭瑄:今天楊執行長提到要學習應用『對照』來看待事物。要能做到隱惡揚善,便也要知善,亦知惡,方才符合中庸之道。因為了解對方,才能知道自己,才更能學習堅守善的道路。就像班導上週說的,理想和世俗要兼顧,都要去同理和了解。

嘉芸:今天下午上人文經典課時,楊執行長和我們分享許多中庸的章節。其中,執行長介紹孔子為『時者也』,在不同的情況下,會以合適的方法處之,因此就需要隨時保持著好學及中庸的精神,要學習兩邊(善惡)都要嘗試了解。執行長也分享,君子和而不流,對人須保持敬重,將自己的肚量放大,提升高度。

念嬨:今天人文經典課談論了中庸的道理,而老師外甥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雖然說做事情要仔細,但太過一板一眼地去追求每件事情的完美,真的有些枯燥。但要做到中庸的境界,我們還有很多地方需要調整......

靖晏:今天下午的人文經典課中,我最大的收穫是中庸裡面的『contrast』。大概了解其中含意後,我把它想成:什麼是『自由』?如果自己從小沒有被『拘束』過,那怎麼知道何謂『真正的自由』。如果生活中,沒有負面的元素,像是跟客戶間的不合,有怎麼會知道何謂『輕鬆』?雖然我沒有什麼社會歷練,但可以確定的是人生過程不會一路順風,只有自己用什麼方法跟態度去面對而已。

佳旻:今天人文課提到了『智者過知』、『賢者過知』的概念。以前國中還不懂事時,我確實是鋒芒畢露,也不夠沈穩。不過隨著年紀漸長,我比較懂得去藏鋒斂穎。以前我不認同『中』這個字,但這幾堂課下來,我覺得這是一門很深的學問,聽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就知道,要抓那個平衡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佳叡:今天人文經典課時,老師講的主題,感覺就是我們正好需要的。『此一時,彼一時』,是我在這堂課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話,當情況不一樣,就應該要使用一個更好的方法。我們現在距離學測只剩70天,讀書的方式必定不在如暑假那樣整天讀書,而是要從寫題目去發掘自己不熟的細節。

紹原:幾年之前,我就有看過未來世界的理想圖,裡面就是充滿各種先進的自動化設備,而學校裡面的老師就是電腦。我就有疑惑,都用電腦上課,那在家裡就好了呀,為什麼還要到學校?今天上人文經典課時我就懂了,自己在家學不到做人處事的道理,人生會活得很痛苦!

季優:今天楊執行長提到,有時候不知道過度地追求完美,而要『適度地草率』。這是我第一次從師長口中聽到『可以草率』這四個字。我覺得因為對自己的要求不低,在某些事情上我是挺完美主義的,也導致自己很容易低落。但今天執行長的一番話,很巧妙地提點了我。另外,提到了善與惡是比較出來的,我下課後想了很久,如果只有善跟惡的比較,那世界不就二分法,只有好與壞了嗎?

2021年11月5日 星期五

110.11.6 周記:友愛宣導+大學夢想科系+讀經

 這次的品德宣導中,國一智陳老師向我們解釋,為什麼學校在宣講『孝親尊師』之後,還必得安排『友愛』的宣講:我們在家最先親近的一定是父母、家人、長輩,因為還在就學的關係,接下來就是師長、同學、朋友。因此,上個月是『孝親尊師』,這個月就接續著『友愛』。哇,第一次聽學校師長把這關係說得如此清楚呢!

    友愛,在我們班已經算是profound (deep-rooted) concept。有時候在學校聽師長分享大家學行利他的表現時,老師都會覺得很高興!相信大家都是『心甘情願』的,就算不到100%,但至少都願意跨出一步去實踐『學行利他』的精神!

老師曾經和同學分享,一位同學值不值得深交的關鍵----對父母的態度!當然,有時候因為青春期或是心情不好,難免會不禮貌,但是幾年下來的貼近地觀察呢?孟子有提到仁愛有三個層次:先親愛自己的親人,才會仁厚地對待他人,推而廣之,才會愛護一切天地萬物。簡單來說,對於生活中的人、事、物要有感,首先要對自己親近的人(父母、師長、朋友)有感!

課堂中,陳老師播放了一部影片----『天堂的孩子』(影片連結:天堂的孩子)。影片中,即使生活貧窮,每個人都很善良且為他人著想。父子(女)間、師生間、鄰里間,皆善良地很純粹。有同學曾經跟老師說,講這個太理想了,根本做不到!的確理想,但有心做,怎麼會做不到!。好比,同學們現在正也在夢想著未來的大學或是科系,如果有人跟你說,『太扯了!你根本達不到夢想的大學或科系。』妳會怎麼樣?在還有得努力的情況下,『我就做給你看!』是呀,沒去做,怎麼會知道辦不到!

老師這麼說,也許有同學又會心想:夢想達不到,換個夢想不就好了。本來想考頂尖大學,後來普通的國立也可以接受呀:普通的國立考取不了,前段私立的也不錯呀:前段私立沒有,那就……。我們班一定不會有這樣子的人,如果有,挺可怕的!這個不行,就換那個,如果和父母、師長、同學處不好,就換父母、師長、同學嗎:如果工作不順利,就立刻換工作嗎。好了……老師不敢再往下想了!

同學們,現在沒有(能力),不代表以後沒有。再者,在怎麼微小的夢想,也有被實現的價值!不論是高中達成夢想、大學達成夢想、研究所達成夢想……會支持你走到最後的,就是你自己的心念(意志)和父母、家人、師長、朋友……而已!

這星期因為模擬考關係,不用書寫周記!週末在家讀書之餘,推薦一部淨宗學會拍攝的影片----弘大明德(影片連結:弘大明德----弘明的紀錄片)。同學們不論你是從幼稚園就讀弘明、小學就讀弘明、國中就讀弘明、高中就讀弘明,老師覺得,都應該花點時間看看!先來『直球對決』好了,直接談論大家最『有疑問』的讀經好了。校長說:幼兒園把半部論語讀完,小一上把另外半部論語讀完,加上每次集會時都會複習。接著,小二開始,就把『詩經』、『易經』、『老子』讀完,國中時開設『論語選講』,高中開設更高階的人文經典選講。我們的想法就是,未來要講給他們聽的,在同學小的時候,就先給他(她)背!其實,這對一個高中生說,或許可以理解,也或許難以理解,但是!看一次,就會有一次的印象。多看幾次,就不只有印象,會感動的!只要有一個人將內容內化進心中進去,老師就應該要講好這弘大明德的故事。

同學:延續昨天班導分享的,看完院長的理念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之前背了那麼多的經典,都是經過規劃的。不然我之前曾懷疑過,為什麼要背這麼多自己都不知道文意的經典。上了高中以後,很多課文、題目都出現了我們熟悉的內容,而老師講解時,我們也不用花太多時間去記。很讚嘆院長的智慧!

    這跟『夢想工作』的問題一樣!除非,你(妳)是那種表面上隨和,其實是隨波逐流的人,否則每個人的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些堅持。現在沒能力達成,不代表以後沒能力做到,只要莫忘初心。同樣的,也許今天看到老師和同學這樣的分享,只要多一個人受到啟發、感動,嘿嘿,班上不就兩個人了嗎!兩個,就會變成四個:四個,變成八個……聽過『複利』的概念吧,就是這樣!

    分享一個在教育學領域的概念,打趣地說,如果推翻這個理論,我們有可能得諾貝爾獎喔!1999 年,Bloom 的學生 Lorin Anderson 和同僚出版了 Bloom 分類法的修訂版,與 1956 年版本不同的地方是,該版本區分了「知道什麼(思維的內容)」和「知道怎樣做(解決問題時採取的步驟)」。修訂後分類法中的「認知歷程」向度,與 Bloom 原分類法一樣有六種技能,從最簡單到最複雜依序為: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鑑、創造。

  • 記憶:包含辨識和回憶長期記憶中儲存的相關資訊。
  • 理解:從教育材料,如閱讀、教師的解釋中找出涵義的能力,此過程的從屬技能包括:詮釋、舉例、分類、總結、推論、比較、解釋。
  • 應用:在類似情境或新情境中,使用習得的程序。
  • 分析:將一個概念拆解成許多部分,並說明各部分與整體之關係,學生透過辨別、組織和歸因進行分析。
  • 評鑑:在原先 Bloom 分類法是最高的一層,經過修訂後成為第五層,包括檢查和批判兩種技能。
  • 創造:原分類法中沒有,在新的分類中則是最高的一層,這項技能組合片段以產生新的事物, 完成創造任務的技巧包括產生、計畫和製作。

        沒有先前的記憶,腦中沒東西,要理解什麼?要應用什麼?更遑論分析、評鑑、創造。“If I have seen further it is by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 Issac Newton. 老師替牛頓理解這句話是,如果沒有這些巨人,也許就沒有牛頓這些成就。打趣地說,牛頓如果有讀弘明,他搞不好也會同意尊師與師承的想法!大考之前,在重新認識一下這讀了幾年學校的紀錄片,看看這些默默付出、奉獻的無名英雄,搞不好,感恩就油然而生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