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9日 星期五

109.5.30 商周專訪 陳時中:做對的事,有沒有價值,下一代會驗證--一位政治家的風範。

影音連結:
陳時中 - 做對的事,有沒有價值,下一代會驗證 。


陳時中專訪:做對的事,有沒有價值,下一代會驗證
節錄至商業週刊16982020.05.26
摘要
1.從牙醫師一路變成指揮官,陳時中自己揭露他拆解難題的關鍵三字心法,就是「注意聽」。
2.陳時中強調,推動政策最重要的就是「合作」,而他認為「辯贏毋是贏(台語)」,如何把自己放小,成全大局,是他一直以來的處事原則。
3.不管推動兒童潔牙運動,或說服牙醫率先加入健保「總額預算制」,這些剛開始受盡外人責罵的政策,最終都證明了陳時中做事都不怕「擋人財路」的氣魄,以及推行政策的遠見。

不過一百多天前,他在內閣中的知名度,只排行第七;如今,他是全國人氣最火、知名度最高的政務官,民調滿意度超越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
「鋼鐵部長」陳時中受到民眾喜愛,不只因為他在防疫過程展現的硬漢與專業形象,更多的,是在剛強之外,流露出的柔軟與溫度。
為了防疫,他鐵腕禁止醫護人員出國、下令部分行業停業,甚至揚言公布出國者姓名;但當社會非理性言論湧現、群眾指責染病者時,他又適時語出「沒有人願意『染病』(台語:生病)」,提醒大眾換位思考、不要獵巫。

過去,每當重大災情發生,就是中央與地方不同陣營執政者上演隔空駁火、互踢皮球戲碼的時刻。但陳時中總用不慍不火的語彙,將火苗滅在迸發時。
例如,今年5月初,新北市長侯友宜將9,000多份紓困申請書送至中央,並喊話「本是同根生」,帶有指責中央讓地方行政不堪負荷的挑釁意味;但陳時中卻私下去電溝通,並在檯面上以「本是同根生,合作多愉快」回應,熄滅一觸即發的政治口水戰引信。
時中接受商周專訪時表示,自己從以往就很清楚,只有合作,才能成功。但,怎麼樣才能合作成功?他說,「眉角」是把自己放小,以大局著想。
「『辯贏毋是贏(台語)』。政策要能做得好,是大家願意支持,(為什麼)大家願意支持?就是能幫大家解決困難。政策要確實能讓大家覺得,你會犧牲一點,但會得到這個,而這個可能比較好,大家就會犧牲一些。」他直言。

他既剛且柔,跳脫常人對政治人物與行政官僚的想像邊框。而他一路走來的行事風格,也總是「破框」。
「以前在學校,人多的地方你看不到他的,他不搶出頭,腦子總是動在『框架』之外的事,」與陳時中從父執輩開始就是家族世交的前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長、拇山菁英牙醫診所院長王大源形容,陳時中是個「專找冷門事情做的人」,「像公共參與,在當時(牙醫界)不是很多人熱衷,但他就是會去做。」
出了社會,他擔任北市牙醫公會與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以下稱全聯會)理事長時,就做過兩件打破常規、甚至在當年被視為「擋人財路」的經典事件。
擋人財路也要做 2件事揭陳時中的政策遠見
其一,是推行兒童潔牙教育運動。
「牙醫就是洗牙、看牙,好好的賺錢就好,誰會想到要去發起什麼潔牙運動?」一位在陳時中任北市牙醫公會理事長時的行政幹部回憶,許多牙醫師抱怨「把兒童牙齒都弄好了,醫生還賺什麼錢?」
當時牙醫圈有人觀望、有人反對,但推行潔牙運動需要經費,才能跑遍全台600所小學推廣,陳時中為了不用到公會公款,轉而找上衛生署申請補助。
這讓北市牙醫師公會成了第一個非大學、研究機構向衛生署申請研究經費的民間單位。「當時他們(衛生署)一時也不知道我們要被歸類在哪類單位,因為從來沒有牙醫公會去申請⋯⋯,」前述公會行政幹部說。
理解陳時中想法的王大源說,相較當時其他同儕只關注眼前,陳時中已放眼十年、二十年之後的牙科發展,「你把牙醫保健往前推到兒童教育,把牙齒基本的ABC問題弄好,牙科不就可往其他更多元的學術領域發展?不就提升了整個牙醫領域嗎?」

過去擔任北市牙醫公會與牙醫師全聯會理事長時,陳時中曾力排眾議,推過兒童潔牙教育運動,以及說服牙醫率先加入健保「總額預算制」,2件事都反映出他推動政策的遠見。

第二件經典事件,是早在西醫、中醫之前,他說服牙醫率先加入健保「總額預算制」。這制度形同為醫界收入釘上天花板,打破過去醫師看診論量計酬的舊制,自然引發牙醫界大反彈。
「至少七、八成牙醫都反對,我們要從南到北做說明會,繞台灣不只一圈喔!開會時拍桌的、罵人的、講難聽話的都有,但他(陳時中)就是可以耐著性子,也不大聲(講話),一直跟對方講道理,」時任全聯會副秘書長的牙醫師蔡爾輝,回憶當時景況頻頻揮手、搖頭,「大家都覺得西醫、中醫都沒在管,為何我們牙醫要先做這件事?」
事後來看,因為陳時中的先見之明,看到健保必然走上總額預算制,讓牙醫先與政府展開談判,不僅避免當時曾傳出牙醫將被踢出健保的風險,還反而獲得比後來才談判的科別更好的條件。但能捨眼前利者,並非多數。
面對與自己意見不同者,陳時中從不口出惡言,反倒像傳教士,持續溝通。他曾透露,收過厚厚一疊「罵」自己的信,但他會一字一句全部認真讀完,找出合理、可改進之處做修正。
他經常跟親近友人說:要先利他,才能利己。與他共事20多年的公會成員觀察,正因如此,這讓陳時中經手協調、促成的事物能經得起檢驗,「(大家)自然會服他、信他。」
2017年,陳時中接掌衛福部,成了首位牙醫部長,在醫學系錄取分數高於牙醫系的醫界傳統強弱階級裡,他不免遭冷眼與質疑。
熟悉的朋友都知道,陳時中情緒內斂,要坐下來、幾杯威士忌入口,才會對朋友講起心裡話。當時外界千夫所指,各種傳言不斷,但他不回擊或澄清,僅一次在與朋友聚餐時說:「醫界反對牙醫做(部長),我就更要做好!」
於是,他悶著頭做事,許多充滿爭議、溝通難度高,在醫界談論十幾二十年的議題、政策,如住院醫師納《勞基法》、醫療刑責合理化、醫療分級轉診制等,都在他任內促成或初步定錨。
為什麼前任部長做不到的事,能在他任內完成?同僚、部屬們歸因於他總能破除眼前限制來思考。「C肝根除計畫」政策,就是一例。
不被框架限制 陳時中跳出幕僚提案想解方
C肝治療藥物礙於健保給付額度固定,每年可治療人數有限,陳時中上任後,認為先根除C肝,才能避免未來衍伸出的肝硬化、肝炎等疾病,因此不斷爭取經費,讓C肝預算從他上任第一年僅23億元,不斷翻倍加碼到今年達到近82億元。
「他就是『跟未來借錢』,」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說,陳時中思考政策不像一般官員受限於眼前預算規模,「他想得更遠,這方案(指預算倍增)是連幕僚提出的方案中都沒有,他另外想出來的。」
官場常態是,幕僚提政策建議,主官會在現有的ABC三案中做選擇,「但他(陳時中)不是,他會跳出來問:這三個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方向?」石崇良說。
在疫情漸趨平緩後,陳時中的下個挑戰是,曾讓多任署長、部長落得下台一途的健保費調漲。不只事涉錢與權,更是高度敏感的政治問題。
但看在老友眼中,陳時中有拆解難題的手腕與能耐。

處事如看牙 陳時中拆解難題就靠三個字
王大源曾問過陳時中,如何把複雜爭議協調得好?當時他回答:把問題轉成「議題」,讓別人先表述正、反意見,他慢慢傾聽,再找適當時機切入,用對方的語言,講出能平衡兩邊的話語。
「他處理事情就像看牙,」王大源說,陳時中運用牙醫的訓練,「不像外科,心臟就心臟、腸胃就腸胃,每人一顆;每人一口牙共三十二顆,病人來,說牙痛,隨便一指,你也不知道到底哪顆牙痛;即便你知道,也不可以馬上就敲下去,因為一敲,周邊所有牙齒都一起痛,就不知道問題有多大、多廣。所以,看牙要從外圍牙齒開始敲,敲一輪之後,才切中核心那顆牙齒,開始治療。」
「注意聽。」被問到如何拆解複雜議題,陳時中在專訪時吐露這三個字。
他解釋,人只要注意聽,就會聽出端倪。太多先入為主的想法,會蒙蔽聽的能力,聽,是很重要的事。
又像是每日的記者會,他表示,從記者不斷提問的過程,他與官員們會從中琢磨,社會在想什麼?政治方面在想什麼?「如果聽得夠仔細,就會聽得懂。」
至於面對眾人質疑,他能否成功改革,修出一套,不會過沒幾年就得再調漲費率的健保制度?
陳時中直言,「我現在對這種可長可久的事情都有些懷疑。我們希望它(改革後的健保制度)能撐20年,但不以這作為目標。」他強調,如果以「被留下」為目標去做事,會失去改革動力,重點是在適當的時機和位置,做該做的事。
「要看遠一點,但不以這事情能完整的留下來為目的。做對的事,那到底它對不對,有沒有價值?下一代的人會驗證。」
接下來,面對歷任部長都棘手的健保漲價問題,他能否讓社會「順時中」,甚至推升他在官場再進一步?將再度考驗他敲牙齒、找痛點的能耐。

2020年5月8日 星期五

109.5.9. 「為什麼你不該抱怨?」與其埋怨,你還有一個更好的選擇…


抱怨,讓你看不到成長的機會
我在朋友房間書櫃上,翻到了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的自傳,隨手一翻,我不是很確定我的翻譯是否正確,大概的意思是:「人們總是會在無意中領悟到一些道理,但多數人當下的反應是愣了一下,然後立即站起身來,繼續趕路,彷彿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我沒有再往下看下去,一方面是因為全部都是英文,我實在看得吃力,二方面是,這一段話當下就啟發觸動了我一些想法。

「否認」。

我們常常會不自覺的否認自己頭腦裡靈光一閃的想法,它可能是一個真理或者價值,甚至能改變我們的生命,但我們忽略它了。
 一段勵志的故事,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或是一首心有戚戚焉的歌曲,呈現出來的寓意是一件多麼大的禮物,收不到的人只能說可惜,緣分未到。我們善於否認,明明有個千真萬確的東西就在內心裡呼喊著,它讓我們感動著,但最後又回到心智頭腦。
為了證明自己是有想法、有高度的人,便開始找他人的錯、否定他人,讓自己全身是刺、斷章取義、見縫插針,扭曲並重新建立自己的價值觀。我們都贏在嘴上功夫了得,卻養成了一身不討喜的特質。
我有一個好朋友,琴彈得很好,我每次聽著他的音樂,生活中很多解不開的疑慮,好像都被這些音符抹平了。這些音符實在是太往心裡去了,總讓我有好多感觸,我謝謝他造福人類,讓每個人可以免費聽到這麼多感動的音樂。有天他告訴我,說他氣到不想再把他的作品放在網路上了,他花了好多心思架構、重新編曲,最後看到的留言都讓他很受傷。「這也沒什麼了不起,不過就是把流行歌曲彈出來罷了……」、「了無新意,騙騙人可以……」、「毫無技巧可言,難怪只敢露背影,我認識一個朋友隨便彈都比他強……」。
 我真的很想知道這些留言的人,心裡積壓了多少的憤怒或委屈,他們的目的是什麼?想要證明什麼?
 我也曾有過一樣的感受。當我放下手邊所有的工作,一心一意認真熬夜寫出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希望有人會因為這些文章受益,那就是我最大的成就與滿足。但你就會看到文章下面,同樣會有人這麼留言:「廢文一篇」、「我都快餓死了,還談什麼投資頭腦……」、「談感恩?你被老闆壓榨看看,為什麼要感謝他,根本是胡扯一堆!」諸如此類的,所以我完全懂他的心情。

當我告訴他我的經歷後,我倆相視開懷大笑,惺惺相惜,一笑置之。抱怨的人何其多,為什麼要被這些人影響我們的心情呢?我們不都讓自己走到這裡了,而他們還在繼續抱怨,我想這就是差別。
我們把肆無忌憚、口無遮攔當成仗義執言,卻不覺得自己哪裡有問題;我們嘴上有愛,但身邊的人卻苦不堪言;我們不滿薪水太低,比廉價勞工不如,卻沒幾個人願意離職來證明自己確實相當有行情。承認過錯或同意他人,會讓自己覺得沒有價值,所以我們會用否認,來讓自己有存在感,抱怨只為了掩飾我們一直在否認的事實。

否認逃避成了我們拒絕痛苦、面對現實的心理狀態。不想面對,所以這麼顯而易見,我們卻視而不見。想的、說的、做的無法連成一線,每個人都分裂得很誇張。
真理,它就在那裡,我們就是故不作聲,以為躲起來不理它,它就會像鄰居在門口敲敲門一樣,認為我們不在家就會離開。否認確實比面對容易太多,多數人往往用這種方式,來處理不愉快或具有挑戰性的現實。

哈,我們真是錯看老天爺了。它總是有耐性的不斷敲門,直到你再也無法忽略它、直到我們收到訊息,我們才會明白自己錯了。我們驕傲、嫌棄他人,所以認為無須改變;我們聰明又懶惰,所以才會至今一直原地踏步;我們心胸狹隘,所以疑神疑鬼甚至關閉心房。

否認只會降低我們的能力,破壞了我們清晰的思緒與創造力,摧毀我們活在當下的自在喜悅。我們以為已經避開了痛苦,沒想到否認讓焦慮、迷惘與不快樂加速來臨。

每個事件都有它的道理,不要那麼憤世嫉俗,這樣的生活太有壓力。明明所有的發生都有讓你學習的地方,只有抱怨的人,才會錯失一次又一次讓自己成長的機會。懂得感恩,學會反省,修正自己的脾氣,與其否認,不如面對與接受,我們才會開始喜歡自己的模樣。

你現在的全部總和都是自己選擇來的
昨天一位我不認識的讀者寫了一則訊息給我:「老師你好,我覺得我溝通能力很差,我想要像你一樣很會說話又幽默,我要向你學習。」他告訴我只要是我對外公開的演講他都會出現,已經追蹤我的臉書一年多了。為什麼到現在才開始找我對話呢?「我剛剛讀了一本書,書上要我對身邊某個領域非常成功的人,想辦法告訴他,讓對方知道我有多崇拜他。我就想到你了……。」
我肯定他這樣的舉動,也謝謝他提醒了我,原來為自己多做些什麼只需要一個簡單的動作而已。我認識很多朋友,他們總能夠在各自的領域中,有最傑出的表現,且永遠保持一定的水準。

你也有夢想嗎?我們不要害怕作夢,生命在每一個階段都有能力去支撐我們完成夢想,可惜隨著時間的消逝,這個社會說服我們所有人,讓我們相信哪有夢想這件事,他人的想法到最後還是超越了自己的夢想。
最後,我們只能看著這些當初說好一起,如今卻站在巔峰的朋友,心裡面羨慕著他們,他們就像天生的贏家,王者之尊。他們與我們其他人之間到底差別在哪裡?

「選擇」。

沒錯,成為贏家跟天賦沒有太大的直接關聯,一切都在於選擇。選擇,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包括你我。
我所有的主張前提不僅是個人的本質,我更在意加工過程。多數人根本不了解自己的本質,但他們嘴上說著對自己相當了解,何必再多花時間學習,這我也不再提了,但總不能該你自己加工的部分也自動省略吧!
什麼都不去做、什麼都不去實踐,可想而知到了某個時間點,會是一個多麼可怕的人生。除非你願意敞開心房,坦誠自己的狀況實在很糟糕,日子過得很不好,需要協助,否則我幫不了你,只能祝福你。

每一個人都可以告訴你,讓生活過得更好的方法,一個比一個會說,但他們自己就是做不到。這些人涕淚俱下地跑來我這,說著他的命好苦,什麼時候才可以擺脫這個厄運。我實在啼笑皆非,心裡想的是活該,關我屁事!類似的劇情我真的聽了上萬次,請問你講了這麼多是希望我同情你的處境?還是尊重你的選擇?找我沒用啊!

從現在起,改變一下你的生活習慣吧!你會怎麼重新選擇?睡到自然醒還是馬上起床?去夜店還是去書店?望著窗外期待放假還是集中精神聚焦工作?順其自然還是全力以赴?試著表達建立溝通,還是沉默不語多說無益?投資頸部以下多還是投資頸部以上多?開心面對還是憤怒悲傷?不同的選擇造就不同的人生。

有些人就是比其他人更能做出正確的選擇,這是不爭的事實,就以結交朋友來說,你看看你身邊最親近的朋友是哪些,他們都在做些什麼,他們身上的習氣就是你身上的習氣,他們想幹嘛其實你也會想幹嘛,這就是磁場,同氣相求。
從學生時代至今,朋友對我的影響很大,如何選擇良師益友,我也是到這個年紀才慢慢看懂一些。所有的朋友全是你允許讓他們進入你的生活的,然後你們彼此有了密不可分的互動關係。但,你可能不知道,朋友是如何造就成為現在的你?這也是最常被忽略的。「永遠不要低估別人對你的生命造成的影響力。」周遭的朋友對我們的影響太大了,但我們卻不明白他們是怎麼影響我們,就好像你是怎麼影響著你的朋友們。
會成為朋友,尤其是好朋友,這一群好友會聚在一起,肯定是因為有共同的興趣或喜好,例如美食、感官刺激、追逐名利、性、旅遊、美學、分享生活等,多數人認為某些朋友的影響力不會在自己身上起作用,你會說「沒關係的,我身邊周遭全都是這一些人,他們影響不了我的。」

錯了,真的錯了,任何事情都有影響,你一定要記住。直到有一天,十年,或許不用這麼久,才一兩年,你已經跟這些朋友一個樣了。
友誼萬歲,但慎選朋友太重要了,這過程溫和、平靜、歡樂到你根本來不及反應,朋友的言行舉止已經滲透到你的想法,成為你的價值思維,你不自覺的接收或妥協,也改變了自己的生活。
你如果頭腦夠清楚,一定看得出來哪些人比你優秀,我們應該想盡辦法向他請益,學習他頭腦裡的東西。如果可以成為朋友,那是最棒的,有一天你也能夠和對方一樣擁有視野、高度與格局。修正習氣,改變磁場,你可以有選擇的。

我這幾年慢慢感受到自己的生命有著前所未有、乾淨俐落的暢快感,就像重生似的,全身的細胞將我重新組織架構,讓我變得勇敢而堅強,那是一股內在的力量,這股力量是外在世界無法給予滿足的。原來真的有這麼多人

在羨慕著我的生活,我想這都要感謝我當下每一個選擇!

你為你當下每一個選擇感到自豪嗎?你現在全部的總和都是自己選擇來的。

停止抱怨的人生

「與其抱怨,不如負起責任拿起來做吧。」
負責,就是一種工作態度,它是每一個人經過社會現實打磨出來的積極心態,適者生存。我在某一年,對外公開承諾辦了一個千益諮詢活動,也就是提供一千個名額與我單獨一對一面談的公益諮詢,依照我每天接客的人數來計算,大概要一整年才有辦法消化完這些人。這是我回餽社會的方式,踴躍的報名人數,出乎我意料之外。千益諮詢讓我再一次大量的近距離接觸人群,感受每個人的喜怒哀樂。
多數人對人生依然有某種程度的迷惘,一個人就是一個故事,其中有不少人向我控訴命運的不公平。常把這些抱怨掛在嘴邊的人,我的總結不外乎:一定要學會重新去定義每一個事件,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實力,停止抱怨的人生,你的生活才會轉變。

上星期去了一家企業演講,提早到了,他們就招呼我先在櫃台旁稍坐一會兒,等會議結束就會有人來帶領我!櫃台小姐忙著講電話,我覺得她壓根沒注意到我就坐在她旁邊。
「哎啊,你們到底是誰用了抹布,也不洗乾淨,就丟在茶水間……,昨天更誇張,也不知道是誰用了影印機,整個設定的參數全跑掉了,我今天一早來上班就一直在打電話叫人來維修,超不爽的……。」、「每天累得死去活來,到底是為了什麼?還有人覺得我在打混摸魚,對我不滿意。我都不知道是不是要繼續待下去,這間公司除了我以外,我看誰有辦法來做那麼多事啊?」
此時快遞送來了東西,她頭都沒抬,動作俐落毫無表情,看也沒看的簽收完畢。內線掛掉後,立刻拿起手機,應該是撥給她的好朋友,只聽到她真的好委屈:「全公司都沒有人替我著想,大家都好自私,沒有人站在我的立場想,我真的覺得我做得好累好辛苦!我看其他人好像都沒事幹的樣子,要不是現在工作真的很難找,我早就不幹了,幹嘛為了這一些臭錢,讓自己受這麼多委屈……。」
當抱怨成為一種可怕的習慣時,它的力量是巨大無比的,幾乎可以摧毀一個人的前程。當然,在此之前,它會先摧毀你的人際關係。沒有人喜歡和一個滿腹牢騷的人相處,大家只會聯想到你
缺乏能力,無法解決問題,喜歡推卸責任,將一切不順利歸於種種不可抗力的客觀因素。若你的上司見你整天抱怨,要如何托付重任呢?抱怨愈多,最後就會愈像個失敗者。

消極情緒的人通常會抱怨公司給的待遇不好、抱怨升遷的機會一直輪不到他、抱怨主管非人性的嚴厲管理、抱怨同事們一個個見死不救冷酷無情、抱怨工作任務太重困難太大。我只不過是出來工作,需要這樣逼死人嗎?習慣抱怨的人,他們把工作當作一件苦差事,理直氣壯地認為用自己的時間來索取交換,本該如此,缺少了份責任心。

受到上司的輕視或者怠慢,的確是件令人喪氣的事情,何不試著冷靜地自我審視、自我剖析,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一旦下定決心,努力勤奮,適當的包容身邊的人,肯定有人會對你刮目相看的!與其抱怨被人看不起,不如重新看看自己,將所有的考驗視為提高能力的機會,不要覺得什麼都是吃虧、被人占便宜!

「完成任務」是為老闆工作,「精益求精」則是為自己及未來工作,這也是做為一個職場中人逐漸成熟蛻變的標誌。
從完成任務到精益求精,就是磨練我們工作態度的修練過程,你的價值也將在這過程中逐漸養成並被看見。
自己的狀態都不對,有什麼好抱怨的?

抱怨,是人生的毒蘋果,它就像魔咒,徹底瓦解了你所有正面積極的能量,最後勢必影響你的個人成長與事業發展,只會讓你離目標愈來愈遠。思想創造實相,性格決定命運,行為產生力量,類似這樣的話,你大概都能講上好幾句了。但是能在環境中隨時調整心態,保持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樂觀面對所有考驗的人,才有資格談論下一步的人生,而不是一點點小問題,就抱怨個沒完。抱怨,對我來說是個相當高分貝的噪音,真的好刺耳!

說不如做。真正具有影響力的人不會去抱怨,只會用行動、用實幹來表明自己的態度和價值。

停止抱怨的人生,不僅是一種平和心態,更讓人看到你的非凡氣度。為什麼有些人就是心寬量大氣質高,隨便一開口,就讓人覺得與眾不同,你的抱怨愈少,就會讓你更顯魅力。


109.5.9 準備武林大會之前,高中部的孩子協助國一的學弟妹練拳。學長姐與學弟妹共同編織出一幅學行利他與兄友弟恭的美好畫面。讚!!

108-2 武林大會 國一智(余家守第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