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5日 星期四

109.11.6 5. (周記參考資料) AI搶工作?唐鳳:別教孩子當工具人 人類就不會被淘汰 / 商周專欄:AI 與老師傅(唐鳳)

 

😀AI搶工作?唐鳳:別教孩子當工具人 人類就不會被淘汰


「AI崛起,代表未來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AI快速發展,不少家長困惑不知道如何教育下一代,更擔心學校教育跟不上科技發展。行政院數位政務委員唐鳳說,家長和老師也必須體認,「不要教小孩當工具人」,否則就容易被AI取代。

為了學會和AI共處,不僅小學應該有AI課程,銀髮族也有權利進大學進修AI。

許多人擔心,未來會有愈來愈多的工作遭AI取代,唐鳳說,AI扮演的角色,「是把人類工作中『不假思索』的部分,交給AI做 」,人類不會因此被淘汰。

她舉例,飛機早已進步到「自動駕駛」階段,但機長未被淘汰,「因為當機器出事了,人類可以補救」。同理,無人車普及後,計程車司機也毋須擔心「沒頭路」,因為乘客依然需要有人跟他聊天;且人和人之間溫暖的互動,是AI無法取代的。

唐鳳規畫的理想藍圖,台灣從小學便要開設與AI相關課程。她說,教育部今年開始推動的「中小學數位學習深耕計畫」,便鼓勵學校將AI等新興科技知識融入教學。

台灣城鄉差距大,數位資源也明顯不均,為了確保全國孩子平等機會,唐鳳說,政府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放入偏鄉離島地區的寬頻普及計畫,未來並計畫讓偏鄉學童三年便可換一次平板電腦,讓孩子享有平等的「網路人權」。

但被問到如何讓偏鄉的數位師資和社群追上城市,唐鳳說,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的核心精神是「自發、互動、共好」,新課綱的學習方式其實就是「數位時代以人為中心的學習方式」,未來學校是提供資源的地方之一,老師不是教育者,而是和學生一起「共學」;師生之間不再是上對下、權威的師徒關係,更像是「夥伴關係」,傳統科系分類也會產生巨大變化。

唐鳳指出,在AI時代,「科技」不只是讓小孩上幾小時的程式課,更是幫助他們學好科學、藝術和數學的新工具、新方法,要學習「把AI當成生活中的一部分」。 AI時代,傳統職業的名稱還在,但工作內容已改變,「可以交給工具人做的部分就交給AI做」。

她強調,這一代的家長和老師必須認識到,孩子的學習過程,「不要教小孩當工具人」,否則就容易被AI取代。但如何讓老師的教學方式跟著AI「轉型」,將是未來教育的一大難題。

至於師資,唐鳳一點都不擔心。「別忘了,AI也是永不喊累的老師」,在需要「終身學習」的未來社會,課程和師資的需求龐大;但正因為有了AI,才有能力應付如此龐大的學習需求。

😀商周專欄:AI 與老師傅


颱風剛過,帶來豐沛的雨量。這是臺灣的福氣,夏季用水不虞匱乏;但這幾年來,穩定供水一直是臺灣面臨的挑戰。
🚰 大家可能不知道,臺灣有超過一半的水管,仍是 30 年前為了普及自來水而採用的塑膠水管。這些塑膠管限於經費,無法全面更換,導致目前全臺水管漏水率高達 15%,每年因管線損失的水將近 10 億噸。
👂 這是個大問題,有解嗎?的確有專家在做「抓漏」這件事。台水公司現有 80 位師傅,揹著可以放大 900 倍聲音的「檢漏器」,在下水道來回「聽測」,其中資深者已有 30 年的經驗。可是,他們 80 個人一個個下去,三年才能繞台灣一圈,即使不眠不休的工作,也很難即時發現新的漏水點。
這個燙手的問題,沒想到最近在一個 AI 技術下出現曙光。
📈 當初我在總統盃黑客松中,第一次看到「搶救水寶寶」團隊的提案,發現他們採用了「監督式學習」的技術,也就是讓抓漏的師傅們告訴機器,聽到怎樣的數據就表示有漏水,然後利用「深度學習」演算法預測,再實地檢核是否正確。等到這個「機器學徒」逐漸建立模型,就可以節省師傅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 這樣的系統臺灣並非第一個發明,也有以色列公司開發商用的解決方案,但是所費不貲。而臺灣這套運用開放源碼寫成的系統,已達到七成的準確率,找到漏水源所花費的時間也降低到過去的十分之一。
🇳🇿 自主研發技術有一個好處:以後運用在別的場域上,例如智慧電錶或者天然氣管線,因為都有壓力跟流速,同樣可以配合這個概念。「搶救水寶寶」團隊也將在下個月代表臺灣,參加紐西蘭政府舉辦的加速計劃,為當地的缺漏水問題提供解方。
而這個案例有意思的是,坊間一直有一個聲音:AI 來了,人類的工作機會將被取代。
👴 例如抓漏的這 80 位師傅,AI 來了他們就失業了嗎?完全相反!機器學習的過程,會持續需要人類的智慧「灌」進去,不斷地讓人與機器互相學習,才能將問題一一破解。
💡 「搶救水寶寶」把老師傅的智慧納入,在協作中解決了問題,又讓人的價值找到新的定位,這才是讓我們期待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